为帮助学生们熟悉大学场域隐而不宣的“游戏”规则,在“迷宫”中找到明确方向走出生涯目标迷失的困境,澳门沙金官方网站于2023年4月17日到4月21日开展了为期五天的“面向实践·知行合一”学术周系列活动之“穿越大学的迷宫——《金榜题名之后》”读书分享会。4月17、18两日同学们自由阅读任意两章内容;4月19、20日25位参与活动的本科生被分为两组,在刘宏涛老师与研究生杨至柔、本科生徐堉蕾的主持下进行了对书籍文本内容与个人经历拓展的分享讨论;4月21日作者郑雅君受邀开展线上见面会,补充了书中没有完整呈现的部分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答疑。
一、《金榜题名之后》内容介绍
《金榜题名之后》一书脱胎于作者郑雅君的硕士论文,在教育社会学领域对教育过程关注甚少的当下打开了国内高等教育过程的黑箱,将我们进入大学后遭遇的一系列隐性规则、机制与挑战揭示出来,认为植根于家庭经济社会背景的习性塑造出两种度过大学生活的实践图式:“目标掌控型”与“直觉依赖型”,“优势”家庭背景出身的大学生通常运用目标掌控模式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明确充分的准备,“劣势”家庭背景出身的大学生则更容易在直觉依赖模式的作用下产生迷茫错失良机。而考入名校的寒门学子如何跨越文化障碍走出迷失困境,通过有效利用大学资源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获得满意机会,本书也对此提供了建议。
二、读书分享会
在读书分享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交流讨论氛围。许多同学依照书中对上大学过程中两种认知和实践模式的分类:“目标掌控型”与“直觉依赖型”来定义自己在大学场域中所处的位置,并结合个人经历探讨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如何塑造了自己的习性,习性又如何在自己探索大学迷宫的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在了解大学场域存在的隐形规则机制之后应当如何自处,明确并选择自己真正想要遵循的意义价值,同学们分别给出了具有独特性与创见性的答案。同时对于《金榜题名之后》运用的研究方法与根据搭建的理想类型框架是否完善的问题,同学们也展开了相当热烈的讨论。
刘宏涛老师在读书分享会上发言 徐堉蕾/摄
同学们围绕书本章节内容展开讨论 徐堉蕾/摄
三、作者见面会
在作者见面会上,书籍作者郑雅君借由讲述自己在大学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个人经历来展开《金榜题名之后》的写作缘由与试图呈现的学术意义,并与同学们进行对之前两天分享会上留有余地的问题进行对话答疑,令人受益匪浅。
作者郑雅君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经历 腾讯会议截图
四、活动感受与体悟
当我们从高中的累累试卷中走到如今的大学课堂,想象中的“解脱”并没有如约而至,不再有老师家长帮助我们设定好一切,只能靠自己去摸索,而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两种不同实践模式的大学生。作者在书中展示的目标掌控模式和直觉依赖模式让我在阅读中追随其脚步去思考自身,带入更多真实的细节去探索自己,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考虑自己的目标。在后面与作者的见面会中,她说道不希望给我们带来一种消极的无力感,希望能为读者带来希望和启示。的确如此,我们需要这样一本书来让我们产生思考,可能它并不是一个适合所有人的人生指南,但是给了我一把思考未来的钥匙,希望这种能让大学生去思考他们的未来规划的活动能够继续举办!
——2020级社会学班冯佳丽
这次读书会的主题非常贴切我们当下的生活。参与第二场读书会时,通过对每一章节内容的梳理,我们探讨由此生发的困惑,也分享由此联想到的故事。我惊叹于大家对自身处境的的不同理解,也在思考之下试图抓住弥补信息差距、改变现状的一点点可能性。第三场读书会我们和郑雅君学姐面对面对话,交流彼此的感受,受益匪浅,并对其后续可能的研究方向表达了期待。
——2021级社会学班李叶欣
这本书具有鲜明的社会学研究风格,但是平实的文字表述又使得它很容易被读懂。它展示了高校教育的“游戏规则”,帮助我们窥见教育中的“黑箱”,启发我不断思考正处于结构性问题下的出路分化的我们未来何以可能。这次读书会让我脱离自身看到整个大学生群体的迷惘,十分有意义。
——2021级社会学班谢雪
文字来源:杨至柔
下一篇:学院开展兴隆山文化参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