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澳门沙金官方网站暑期学校“名家面对面”系列讲座活动继续进行,为学生又带来一场思想盛宴。此次讲座邀请了北京大学周程教授,以《世界文明中的科学技术》为主题进行授课。学院特邀邱德钧教授致开场辞,彭必生老师,韩慧云老师,澳门沙金官方网站学院本科生、研究生以及萃英学院本科生积极参与了讲座活动的交流与讨论。
活动伊始,周程教授以国内和国外的类似课程引入,介绍了国外1960年代开始形成的新的综合研究领域STS(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后来STS又指“科学技术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STS作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也是国外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和教学课程。在中国,类似课程表现为与科技概论等课程相关联,从19世纪末的《天演论》到近年高校陆续开设的一批以科学为考察对象的通选类课程,关于科学技术的课程在历史发展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周程教授在讲述过程中多次强调“融通文理”的观念,旨在强调本次讲座的授课对象不分文、理,力求以更全面的视角来理解科学技术知识。
在绪论中,周程教授首先明确了“科学”与“技术”两个基本概念。“Science”一词土生土长于西方,最初指的是“知识”,与philosophy相似。到了19世纪,关于自然的知识开始分化为抽象的和实证的两种形式。在我国,康有为于1897年首次引入了“科学”,并逐渐成为新学的一部分。随后,周程教授从“知识体系”、“社会活动”、“社会建制”、“社会文化”和“思维方式”五个角度阐述了“科学”的多重含义,并区分了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之间的差别,使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得到了纠正。至于“技术”一词的定义,《哲学大辞典》中记载为:一般指人类为满足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技术经历了古代技术(techne、skill、craft)、近代技术(technique、technology、art)和现代技术(technology)这三种历史形态,最终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改造世界”。接着,周程教授还从“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区分二者的意义”和“创新过程中的科学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随后,讲授的内容中引入了“社会”与“环境”两个概念。仅仅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能根本解决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各个具体学科的发展,还需要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观和自然观的形成。在介绍“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周程教授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是怎样的?科学技术又是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并且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例子,如经纬度的测定、火炮技术的发展、美国西部的开发以及俄罗斯帝国的扩展等,以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难题也随之浮现:为何近代哲学起源于西欧?为何中国在古代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技术成就,却未经历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未实现现代化的跨越?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回溯到近代科学的起源和发展问题,并面对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文艺复兴运动这三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影响,逐步解开近代科学诞生之谜。
周程教授强调本次课程不是简单地按学科分类,也不是单纯地按时间顺序来介绍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情况,而是以世界科学技术活动中心的变迁为线索。着重介绍自古希腊以来世界史上各科学技术活动中心的兴起和衰落的过程,并尽可能的阐明导致这些中心兴起或衰落的社会原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世界科学技术文明的主要发展进程,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大国崛起所产生的影响,借以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促进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
周程教授的课堂内容翔实详尽,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含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不仅涵盖了基础知识,还深入探讨了相关的前沿领域和研究进展,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技术与文明的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而世界文明中的科学技术交流与融合更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繁荣,我们要保持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学院将继续举办“名家面对面”系列讲座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学术交流和知识分享的机会,助力学子们的学术成长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文字、图片:李彧贤
简介:周程教授,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交叉科学系(科学技术基础论方向)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暨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科学技术与社会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科技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创新战略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技术与社会,创新管理与科技政策。